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传媒 » 广告媒体环境
扩展阅读
中央电视台新闻音乐 2021-03-16 22:21:46
绍兴新闻综合 2021-03-16 22:17:39
cctv4新闻主持人 2021-03-16 22:17:23

广告媒体环境

发布时间: 2020-12-04 10:57:41

A. 网络媒体广告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网络广告的优越性:

1、覆盖面广,观众基数大,传播范围广阔;

2、不受时间限制,广告版效果持久;

3、方式灵活,互动权性强;

4、可以分类检索,广告针对性强;

5、制作简捷,广告费用低;

6、可以准确的统计受众数量。

网络广告的缺点:

1、广告对象范围不广;

2、公信力弱;

3、体系不健全。

(1)广告媒体环境扩展阅读:

增进网络广告效果的措施:

1、重视网络广告策略调研;

2、设计针对性的网络广告;

3、优化网络广告资源组合;

4、对网络广告效果进行跟踪控制。

B. 广告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广告环境从宏观来看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消费环境等,而从中观和微观来看,广告环境则与进行广告运动的媒体环境息息相关。中观环境包括广告投过程中媒体的大环境、趋势和现状以及某个媒体的频道环境等等,微观环境就是指广告投放该时段的段位环境即广告时段安排、广告插播、竞品广告情况等等。

C. 广告媒介的类型及每一种类型的优缺点

报纸广告媒介——信息保存性强,可信度高,但是众口难调,利用率低,色感较差内
杂志传播媒介——针对性容强,信息保存性强,但周期长,传播面窄
广播广告媒介——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覆盖面广,费用较低,但是内容选择性差,不能表
现产品的外在形象
电视广告媒介——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但是费用较高,选择性差,保存性差,持续性
差,信息稍纵即逝
网络广告媒介——网络信息传播具有交互性、持久性、多元性及密集型的特点,信息覆盖范围广
泛,传输迅速、成本低,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户外广告媒介——信息集中,形象突出,区域性强,美化城市环境,但是费用较大,容易遭受损
坏,受众注意比较粗略

D. 中国广告媒体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

中国广告业发展趋势断想(微观层面)
--------------------------------------------------------------------------------

——探讨中国广告业的发展趋势,因之角度不同,自然结论不同。即使同一角度,也可能见仁见智。有宏观的层面,也有中观和微观的层面;有广告主的角度,也有广告公司、媒介等角度。无论哪个层面,何种角度,充分的论据(定性与定量,尤其是定量),完整的系统,严禁的推断,是学术论文基本规格的起码标准。以此观之,本文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只能忝列论文之侧,是为断想。

一.影响中国广告业发展趋势的三个背景因素。
——新世纪已经到来。其实,早在五、六年前,就有不少的专家、学者、权威人士,或撰文、或演讲,在积极探讨中国广告业的发展趋势。当时的诸种论点,都是建基于“世纪末心态”之上的,新世纪仅仅是曙光而已。结论无论是已被证实的,还是已被证伪的,对于广告业者来说,都会有启发价值的。
在新世纪由曙光变为现实的今天来探讨发展趋势,要牢牢把握住三个背景因素:
——第一个背景因素,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国民的社会经济文化心理之变化。我们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系在从广告的角度或从传播的角度所进行的许多研究中都有很多新发现。我们认为,二十年来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变化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我们一定不要在国际化,本土化的口号下忽略了我们的国情。以往,我们谈广告的现实与发展,往往用美国、用嘎纳来做参照。但我们回头想想,我们中国人无论是经济消费,还是经济收入,仅相当于美国人1900年的水平,而信息消费则相当于美国1980年的水平。由于存在这样大的落差,我们以美国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广告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从消费的角度看,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实在是太复杂了。如果能在中国大陆做好广告,我个人认为在世界各个地方都能做好。比方说我们的信息环境和国外的大不一样。
——第二个背景是新时期中国广告二十年发展的启示。中国大陆广告二十年的历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特质大体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论先导。1978年底召开的三中全会,在理论上为广告业发展作了铺垫,包括1979年《文汇报》为广告正名等这类文章,以及后来我们广告学会探讨的一些问题,都是为广告业的发展做了准备,但不是恢复。第二个阶段是边缘启动。中国广告业并不是从最主要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开始启动的,而是从经济社会文化程度较发达的某些边缘城市,象上海、广州、天津等地区的媒体开始启动。第三阶段可以认为是精英示范阶段,也就是说在二十年的中国广告业发展中,摇旗呐喊的呼风唤雨的往往是那些有先见之明的人,把他们称为中国广告业的精英恰如其分,往往是由于他们的引导而带动中国广告业某一方面水平的跃升。第四个阶段是社会磨合。目前我国的广告业正处于这个阶段。中国广告市场的复杂就在于这几个阶段不是相互替代的过程,而是从79年广告业恢复开始,这四个阶段就一直并存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此外,从企业利用广告的角度来讲,我们把中国广告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9-1986年底,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阶段可以用一个带引号的词 “中国广告业的黄金时间”来概括。这个阶段只要企业做广告就能成功,无论做得好还是不好,无论做得多还是少,只要你做就一定有钱赚。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企业很少做广告,象黑暗里点燃一盏灯一样,只要有人做广告就会引起轰动,就一定能推进市场的发展,此阶段出现一种现象,“一条广告救活一个企业”。从1987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企业只要花足够的钱做广告就一定能赚钱。实际上这种苗头从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就已经出现,一直持续到1994年。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企业疯了一样地做广告,不惜血本做广告。那时造就出很多知名企业,太阳神、娃哈哈、乐百氏,都是这一阶段出现的知名品牌。企业只有一百万资产,它就能拿出六十万八十万投入广告。只要这个环节打开了,就能用大量资金砸出一个名牌,轰出一个市场。大概从94年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企业虽然花足够的钱做广告,但未必有钱赚”。既要做得对,又要做得好,还要做得值。只有到了第三阶段,广告才需要理性与“科学”。在前两个阶段,广告人的作用是无足轻重的,广告人的地位是不高的。而当我们面临着“企业花钱作广告未必有钱赚”这样一个背景,广告人、理论研究者,以及那些按照理性来操作广告的人才有了一方用武之地。
——第三个大背景,是世纪末经济不景气对中国经济、消费心理的影响,广告人要了解这些经济形势。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在世界范围内遇到经济危机的国家和地区中,经济可以呈现三种回升形态:第一是V字型,降得快,升得也快,象韩国,香港这类地区,市场结构较单一,经济涵盖范围较小,往往是这种回升形态。第二种是东欧市场那种W形回升形态。落得快,起得也快,但有可能再经历一个低谷,这个低谷可能还会起得很快,经过一系列的反复,最后达到较好的状态。象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来讲可能属于第三种回升形态,我们把它叫做U字型,在谷底要持续一段时间。
——面对经济不景气,广告业如何采取适当的对策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个人认为要注意几个环节:首先是大的背景,目前比较流行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叫做注意力经济。实际上无论是媒介,还是广告业,从客户角度来讲,我们面对的市场是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资源,无论广告策略多么正确,我们的企业无论多么有钱,如果不能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在这个注意力过剩的时代任何投入都是白费的。因此在经济不景气中,我们要注意的一个背景是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其次,我们广告人太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所以很多广告很超前,根本没有考虑到客户及消费者的情况,所以在很多研讨会上,客户与广告人的冲突也就不难理解了。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之下,就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不要试图去改变消费者的口味,更应着重去适应消费者的习惯,因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保守的,这个时候广告人不应过分相信自己的专业感觉,要离市场近一点,离消费者近一些,离产品近一些,与其试图改变消费者的口味习惯,不如好好地去适应消费者。
——综上所述,我们要注意研究三个问题。第一,要研究有中国特色的广告业的行业规律。目前我们的广告业面临广告国际化的问题,包括进入WTO后我们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对美国的承诺。目前我国还没有外商独资的广告公司,即使是那些合资的广告,我们不让它占大股。如果到加入WTO,那么一旦外资广告公司两年控股四年独资成为现实,我们的面临的挑战会更大。虽然如此,由于中国市场很大,广告业的发展空间也很大,我们一定要遵守有中国特色的广告事业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第二,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要研究我们的时代特点是什么。第三是符合本土市场的发展策略。所谓本土化发展策略,我觉得很多跟外国不一样,跟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也不一样。比方说品牌的问题,在中国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国外消费者如果忠诚于你的品牌,他就会大量地去购买这个品牌。而中国市场消费的量少,频次低,但人口基数大。假设国外一台电视机的设计寿命是五年的话,到了中国市场,就应该设定为十年,而一般的中国人一般会用到十二年、十三年,即使家里有很多钱,他也会有这个习惯。这一系列变化都提醒我们一定要注意本土市场发展策略。这是我们要掌握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这样一个原则下,我想谈谈对未来广告业发展趋势的看法。

二.广告公司将向两极化方向发展。
——也就是说无论现在说集团化,还是航空母舰,在未来具有竞争力的广告公司只有两种:一种是大的,一种是小的。面对知识经济,面对互连网络,中国目前一些不大不小的广告公司经营成本太高。所以要么大到相当大的规模,成为航空母舰,靠规模、靠水平、靠人才来竞争,这是一类发展趋势。第二类是小型化,甚至个人化,借助通讯设备和网络的发展,这种公司将有很好的前途。目前大多数不大不小的公司由于经营成本太高,可能没有发展空间。
——总体上讲,我们的广告公司在发展上都有遵循一个原则,即和别人做同样的事,一定要比别人做的好。第二原则是和别人做不一样的事情,要为这个行业提供独有东西。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广告公司的最大变化将是广告公司的非模式化,在未来我们的广告公司可能会有多种形态出现。无论哪种形态的出现,第一要适应市场需求,第二要适应客户需求。现在我们的广告公司虽然标榜每一家都有独有的一套,但从总体上来说,模式化现象非常严重。我们的提案、机构设置,人员的行业标准基本上是模式化和标准化的。我们的客户见得太多了,每家公司来提案,说的都是同样的话,行的都是同样的礼。在未来我觉得会形成多种模式。其中可能跟现在不一样的,是要多核心制。我们现在的广告公司往往是老板或创意总监统括一切,也就是一个核心,这个公司离了这个老板可能就一败涂地,在未来可能由于网络沟通的迅速,专业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多元化,可能在一个公司中形成多个中心,这种公司才有竞争力,不会再有老板个人统领的局面。

三.广告活动中的许多概念可能会被重新界定。
——这二十年,我们不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我们的行为中有一些错误的概念,在错误之前,我们还有一些偏激的概念。比方说对广告这个概念的认识,在这二十年中,我们会发现有人是从艺术角度界定广告,有人从营销角度界定,有人从心理学角度认识,还有人从传播学角度来认识广告,每个人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面对一个整合的时代,我们可能会从市场的角度,从功能的角度对广告进行重新的界定,包括对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对一些我们耳熟能详教科书上讲了多少遍的都要重新界定。在重新界定时,我们要注意新名词的陷阱,这是我们未来要面临的难题,比方说,市场细分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又是目前非常时髦的概念,可是这个概念使我们的广告公司在客户面前吃尽了亏。我们仅仅学到了一点皮毛,要把市场分得很细、很专业。实际上市场细分在中国这个市场中,特殊的含义可能是非常具体的市场,但要有一定得带动面,然而正是这个带动面我们往往没有界定清楚。

四.广告媒体将进一步饱和。
——我们前面说到中国的媒体越来越多,有些前几年形势非常好,广告部门前排着长队,一夜间就变得不好了,长对没有了。这样的迹象称为广告媒体饱和状态,实际上是一种非均衡的饱和和非均衡的不饱和。以CCTV为例,实际上,该紧的时段还是很紧,但是有相当多的时段几乎没人投放广告。这一状况的发展在下一步需要整合。其中要注意的是,从广告的角度来讲,客户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在于创造性地使用媒介。这可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媒介的创造性购买与使用,我们已经提了几年,但在未来我们可能真正面对的是这样一个问题:规范化的媒介购买。创造性地使用媒介和规范化地购买媒介可能是我们应对媒体饱和的一个最主要对策。过去CCTV的广告非常难上,一夜之间长队不见了,今年CCTV在大连、青岛、成都等到处开客户说明会,为什么呢?不是我们的媒体价值下降了,也不是客户真的没钱了,而是市场变了,媒介环境变了。所以目前广告媒介处于一种非均衡的饱和状态,真正到了饱和状态我们的难题可能更多。

五.广告公司与客户的关系将明确并趋于合理。
——除广告公司外,包括媒介购买公司,下游公司,目前的生存都很难,其症结是广告公司与客户的关系不明确。站在广告公司的角度我们会抱怨企业有问题。但是如果参加企业的会,我们会听到很多企业包怨广告公司水平低、服务差。目前最大的难题是双方互不信任,导致双方之间合作不长久。广告人要么骗客户,要么被客户骗,这是目前中国广告业普遍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当然有的广告公司作得很规范,也很长久,但是从行业来讲,我们存在这这样一种困惑。所以在未来发展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有必要重新拟定客户与广告公司的关系术语。首先是朋友关系、伙伴关系。广告公司与客户是共创利润的伙伴,如果广告公司不能给客户带来利润,将无法生存。更进一步说是共担风险的朋友。如果我们只把利润留给自己,把风险留给客户,这样的公司在行业内也走不远,客户不会与之维持长久的关系。其中核心的变化是客户在选择媒介和广告公司时将由现在的价格判断转向价值判断。现在我们的企业要看广告公司的实力、服务水平或品牌,核心都是在钱上。包括我们广告公司也想获得利润,实际上都是价格问题,是最核心的。

六.创意分散和媒介集中将更加明显。
——这个问题在境外已经是过时的热门话题,探讨的论文非常多。现在国内外一些大客户在这方面得操作也非常明显,不再赘述。

七.员工教育被视为最主要的课题。
——因为这是解决人才流动问题的关键,也是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的资源。广告公 司人员频繁流动是一个症结,很多人都探讨过如何解决这个症结。包括挖角、跳槽,这些问题的核心在那里?实际上我们忽视了广告行业的魅力。在未来发展中,对一个成熟的广告公司来说,其培训体系的完整与系统可能是吸引人才最关键的部分。未来我们的广告公司和媒体的培训可能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入门教育,一个新人进入公司后,一定要接受两三个月的入门教育,从事的是基础工作。如果工作得好、有潜力,在工作一年半后,可能升入第二个阶段,我把它界定为部门经理级教育。他可能不当部门经理,但他接受部门经理级的教育。一个人懂得关注自己的成长,他觉得在这个公司有盼头,不仅仅是加薪,他的盼头是公司独有的培训体系,他还要进中级层次,接受经理级的培训。这就要求广告公司要有一个完整的计划,经理级培训后,可以从事比较核心的工作,工作到一年半两年后,还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可能是总监级的教育。

八.消费行为消费心态更为复杂。
——比如,对质量要求苛刻,消费行为更难测定,商品选择更严格,服务满足更强烈,个性消费更明显,购买时间要求更短。我觉得我们未来发展会出现两种态势,一种是城市化趋势,城市占整个市场30%的人口,这可能是一个群;第二种是70%的农村人口,我们过去的广告业研究没有把这个问题做有效界定。这两个消费群体中,城市化的阶段可能呈现的是我们中国人将由过去的生存状态进入生活状态。生存与生活一字之差,带给我们的思考却大不一样的。生存状态的人追求的是流行、是统一、随大溜,而生活状态的人讲求个性,追求差异。这是最重要的变化。

九.广告市场多元化竞争形成。
——在未来至少五年内,我们的竞争主体会发生变化,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我们不会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现在很多广告人盲目乐观,说我们不需要到国外去开拓市场,中国的市场够大了,这里的钱足够赚了。我认为,在未来如果不能到国外赚钱,那你在中国也赚不到钱,这可能是我们在面临竞争主体多元化时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十.企业运用广告的心态、目的和方式将调整。
——二十年的发展,使得我们的企业能清楚为什么需要做广告,也更清楚何时该做广告,何时不该做广告。广告有其“能”的一面,也有其“不能”的一面。在“能”与“不能”之间,广告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客户成熟了,客户理智了,广告人怎么办?广告人至少应该与客户保持同步。抱残守缺的,不适应的,将被淘汰。

——未来充满变数。中国广告业的前途,从量的角度讲,是个充满诱惑的未来。在这种变化中,唯一不变的是,中国广告人应该跟得上潮流,适应各种变化。

E. 当前广告传媒环境的变革有哪些

当前广告传媒环境变化大,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变革日新月异,我们的思想也需要变革。在现代社会的媒体生态环境中,除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主流媒体外,还涌现出户外、路牌、交通、空中、礼品、名录、售点、促销等大量辅助性媒体形式,以及网络、楼宇、手机、移动电视广告等各种新兴媒体。各种广告媒体都以其独特的媒介特征竞相亮相,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现在数字媒体已经成为大众媒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大多的时间投入在数字媒体上。互联网、智能手机的使用时间已经超过电视。媒体环境的变革究竟给广告带来了哪些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广告的主流媒体形式发生了变化

以前电视广告媒体、广播广告媒体、报纸广告媒体、杂志广告媒体是广告主使用最多的媒介,其中电视广告是最普遍的,也是性价比最高的。现在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网络广告、手机等移动终端广告大面积出现,网络广告已经成为主流形式,网络广告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覆盖率高,性价比高,投入少回报多,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
2.消费者或者受众对接触媒体的习惯发生了变化
媒体环境的变化使得消费者或受众人群对接触媒体的习惯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广告的媒体环境发生变化的最直接的原因。现在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网民数量和手机用户与日俱增。广告主随时可以把目标广告暴露在受众面前。越来越多的网络广告主采用强制性的手段迫使用户不得不浏览和点击广告。
3.广告设计的视觉语言的变化
广告设计的视觉语言的变化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转向了动态化、综合化的方向。早期的报纸、杂志、月份牌广告只配有文字、图片,给读者呈现一种观看的静态形式。而广播广告既没有文字、也没有图片,只能听到声音,因此都具有不足的地方。到后来的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手机广告是图片、文字、声音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动态形式也有静态形式,给广告受众有视觉上的冲击,增加了广告的传播性和接受性。
4.广告传播时间的变化
传统媒体传播广告的时间具有时间性,例如,广播广告的播出时间是固定的、杂志广告、报纸广告的出版时间是固定的,既有时间的限制,更有空间的限制,容易被广告受众遗忘。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广告的传播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广告主可以追踪定位消费者,实时推送有效的信息,真正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及时即刻。
5.营销主体的改变“广告主单方面的信息传播”向“消费主导”的改变
在传统媒体时代,话语权是掌握在广告主的手中,广告主充当了说话人的角色,受众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角色。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广告信息的传播中,广告主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开始下降,消费者借助新媒体成

F. 什么是环境媒体

当今的媒体环境正在向新媒体的不断开发和传统媒体的创新性使用方向发展,无论是媒介的产生还是创意的产生,都在更加人性化和富有创意。它也集中体现在环境媒体的创意上。目前国外已出现了很多精彩的环境媒体创意,让人在欣然一笑之余,也感叹创意的魅力。 何为环境媒体,即能够融入消费者生活中的媒体,它强调广告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它的媒体形式和广告创意都是十分贴近实情实景的,环境媒体的广告创意都能够很好地运用周围的环境和媒体本身的特点,充分利用环境和空间中的要素来实现特有的视觉效果和传播效力。 在这里,环境媒体的创新是包含两层含义的,一个是媒介创新,即发现和创造新的媒介和空间,或对传统媒介进行创造性的再利用,二是广告内容的创新,比如在任何可以做广告的地方运用媒介特点来实现画面的创意性表现。 发现新颖、独特、有效的广告发布载体永远都是我们所期待的。在环境媒体创新中,发现新的广告载体或传统载体的新应用,就等于开辟了新的传播空间和途径,为广告界发掘了新的传播平台。可以说,每一次媒介形式的突破,就等于为广告业积累了一笔财富。像当年江南春发现楼宇广告一样,它也是针对生活空间进行创新性的发现,才有了今天的分众传媒;就像现在我们发现回收箱广告一样,也是一种极具创意的发现。虽然现在对于环境媒体没有很权威的定义,但我认为只要是贴近生活的,能够有效地运用环境的,如果能够有很好的创意,就能够将这一媒介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环境媒体创意与其他传统媒体创意不同的地方恰恰就在其兼容性。第一次采用某种载体做广告,可以说是一种媒介创新,而其后跟进的创意活动,更多就要看作品创意了。只要不是东施效颦,能从产品自身特性出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只要对受众的接受体验来说是第一次的,只要对客户的营销难题来讲是对症下药的,应该都会有不错的传播效果。

G. 什么是环境媒体广告

所谓“环境媒体”,英文“ambient media”,直译为“周围环境媒体”。很显然,“环境媒体”更强调广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创意也多从广告信息的具体传播环境出发,充分利用空间和环境中的要素来实现特有的视觉效果和传播效力。虽然“环境媒体”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大致可以看出,凡是强调广告的发布环境或者直接从发布环境入手进行广告创作的,都可以看作是“环境媒体”。

H. 广告媒体什么

一、媒介即艺术 “媒介”一词在很多场合下被频繁使用,当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媒介”会被赋予各种不同的含义。对“媒介”在各种情况下的含义做出统一的定义是十分不明智的。著名学者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他是站在媒介内容的使用者的角度说出这样的定义的。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不是从受众的角度,而是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媒介:“媒介即艺术。”艺术的定义和媒介的定义一样,是含义丰富而又充满争论的焦点,笔者曾经在论文中发表过如下观点:“艺术是一个符号化的信息传递过程。”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就在于它使用了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美术有美术的符号系统,音乐有音乐的符号系统,影视有影视的符号系统。同时艺术又是一个信息的传播的过程,是艺术家对信息编码,欣赏者对信息解码的过程。从艺术的角度说“传播是一种艺术”,从传播的角度说“艺术是一种传播”。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也曾提出过“艺术传播”的概念。 媒介在艺术上不仅包括诸多门类的艺术样式,比如报纸包括了文学的样式,广播包括了音乐的样式,电视又包括了美术和音乐的样式等。媒介而且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样式,是一种具有独特符号系统的独立艺术。媒介的符号系统包括了意识形态,媒介经济,社会效应,传媒伦理等。意识形态在媒介的符号系统中不可避免,媒介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必然要受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约束。媒介正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走向产业化,文化被用来经营,文化也开始直接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媒体要生存就会考虑经济的问题。社会效应也在某种程度上对媒介经济起作用,比如收视率的高低,然而社会效应不仅仅指人们接受信息的行为,同时还包含了使用媒介后的心理效果和行动效果,媒介所十分关注的自身“美誉度”常常和此直接相关。传媒伦理在一定程度上被称为“道德审判”,当新闻事件涉及到价值观的问题,媒体常常善于给出自己的判断。上述的四种符号被艺术化地隐含在媒介传播的信息之中,当受众接受信息本身的同时,它们也在对受众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媒介的符号系统是媒介成为艺术的本质所在,它们被新闻素材所承载,同时它们传达着新闻文本之外的信息,这种信息通常是深层的,是具有“能指”的符号所蕴含的“所指”。 受众的媒介素养决定着受众对信息的解码过程,媒介素养越高,解出的媒介艺术符号也越多。就好比普通观众和美术评论家同时欣赏一幅画,美术评论家往往能解读出更多的隐含信息。笔者认为媒介素养的提高首先要理解媒介的艺术符号系统,要对意识形态,媒介经济,社会效应,传媒伦理等如何在传播过程中发挥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其次要作积极的受众,主动地使用媒介,有效地利用媒介延展我们的感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各种媒介信息的轰炸。在后现代的语境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在新媒体技术花样百出时,人们更难于找到自我的方向,很容易被不良信息干扰,提高媒介素养变得很有必要,对媒介的艺术化解读能有效地提高对媒介的洞察力,成为积极的受众能把我们的信息通过媒介反馈给传播者,完成传播学意义上的“双向流动”。当然,媒介素养的提高还有赖于受众个体的文化素质和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研究在媒介理论中也具有独特的地位。 二、 媒介与文化 媒介在以往的社会分类中可以被划入文化的范畴中,文化与政治、经济常常被人们并列使用。究竟什么是文化,对文化的定义也是丰富多彩的。在我们对媒介的讨论中,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传播特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比如说中国有茶文化,在客人进门之后给客人上茶,主人表示礼貌,客人也这样认为,那么上茶这种方式就传播了特定的信息。文化具有了传播特性,不仅仅使文化本身可以在有相同文化的社会中传递,同时也促使符合此文化的信息的传播。媒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要想使传播更有效,就要了解受众群体的文化,因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精神层面上的,它影响人们的认知方式。信息刺激人们的感官,引发人们的知觉,参与人们的意识,这一系列的心理学过程都投射出文化的影子。传播者和受众的交流如果建立在相同的文化基础上,那么交流就变得容易,认同感加强,话语方式高度一致,情绪情感易于共鸣。从艺术符号学的角度说,文化是编码和解码的催化剂。 文化对媒介来说是“水”,媒介对文化来说是“鱼”。上文论述了文化的重要性,而媒介对文化的反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没有鱼的水缺少活力,媒介给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暂且不讨论是先有文化还是先有媒介的问题,但就电子媒介对文化的作用谈几点看法。首先,电子媒介加快了文化的传播和更替。比如通过各种影视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这在传统媒体的时代是很难做到的。文化的传承也因为媒介的长期存在而更加容易,但媒介的兼容性和多变性也加快了文化的更迭。第二,电子媒介在文化的塑造上毁誉参半,比如一些影视剧作品用脱离生活的幻想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在潜意识中改变了观众的价值观。第三,电子媒介在新媒体技术中变得更加深入文化。生活中的角落都开始被各种新媒体占据,手机、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网络电视、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等深入我们的文化,文化被媒介占据,好比水中的“鱼”越来越多,看上去鲜活,却没有足够的“水”来滋养,导致文化草根化,文化同质化,文化快餐化。第四,跨文化传播在媒体的帮助下大行其道。各个不同的文化群落分享着对方的文化产品,好莱坞大片像一把利剑横扫全球,而中国电影在美国却影响不大,这和媒体的实力是分不开的。第五,受众在使用媒介的方式上影响文化的发展。受众被动地使用媒介,则低俗内容对受众的影响加大,受众如主动地使用媒介则会强化原来具有的文化,受众在指导下使用媒介则能发展文化。 媒介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对社会的影响正逐渐加大。随着媒介产业化的进程,和媒介的广泛使用,对内容的监管变得越来越困难。在媒介自律发挥重要作用的时代,对媒介工作者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精神家园,作为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媒介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将直接渗透到媒介的文化产品中,受众对文化产品的理解很难达到传播者的批判高度,在一方面加强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同时,对文化在传播者中的依存也要进行考察。传播者不仅要具有优秀的传统文化素养,还要与时俱进地对文明进行传承和发扬,站在时代的前列,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媒介工作者在媒介泛化的时代要注意发掘新的好的文化来充实媒体的内容,用新媒体的发展带动文化的繁荣。传播者对受众的媒介使用尽量给予指导,可以做好内容的分类、分级和专业分发,引导大众文化的发展,进而对媒介的文化需求进行反哺,促进文化高雅化,文化多样化,文化深度化。在内容的制作上谨慎运用意识形态,媒介经济,社会效应,传媒伦理等媒介艺术符号,用合适国情的意识形态指导制作,保证良好的社会声誉,坚持正确的伦理,引导大众舆论,合理发展媒介经济。媒介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也是文化素养的内容之一,媒介是大众文化传播的主力,文化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感,终究是要被社会被大众所抛弃的。文化不仅对大众传播影响深刻,同时也影响着人际传播。人际传播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媒介工作者的重视,因为新媒体提供了传播转型的可能。 三、 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 传播学经常被人们分为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类。大众传播被人们用来指对大范围人群的传播,人际传播用来指小范围的人们互相之间的传播。然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正逐渐走向分众传播,“分众”传播正向人际传播过渡。新媒体的出现促使了媒体内容的级数式增长,人们可以从互联网等媒介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信息在受众中可以是不相同的,获得个性化信息的受众可以使用新媒体发布他们自己的信息,最终这些信息可能被若干个人获得,受众同时也变成了传播者,而信息的传播呈现出人际传播的小范围和个性化的特点。大众传播很好地发展了宣传理论,因为传播者是信源中心,向外辐射信息,而人际传播在宣传实践中常常会对信息造成误传,影响宣传效果。但人们对重要信息,比如国家大事,还是有了解的愿望,所以在人际传播模式日益兴盛的时候,更多的人选择权威的媒体来获得重要的信息。对媒体而言,保持信息的权威是主要的新媒体战略,同时注意信息的个性化和及时性。对权威信息发布的媒体来说,发布此信息的高峰时刻是大众传播,其余时刻可能的是人际传播的模式,媒体正处在一个状态多变的时代,在大众传播的模式和人际传播的模式中共生。 大众传播对媒体来说也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究竟有多少人在收看电视节目,不是电视台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固定标准。大众传播相对于人际传播而言,受众人数较多,但这时的大众传播和过去的大众传播时代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某一财经新闻播放的时候,受众人数较多,但大部分都是对这期财经新闻感兴趣的观众,而不是像过去在很少的选择余地中的被动收看。这时的大众传播可以称为“分众”传播,它更多的带有人际传播的影子,人际传播的理论也方便地进入了这种传播模式的研究中。传播的对话性质在新媒体中大大加强,这就让媒体具有了更大的人际传播的色彩。人们在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用任何方式和任何人进行交流。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快地成为了主动的信息接受者,对信息进行能动的控制,同时反馈信息。人们在人际状态下会更关心信息的来源,对媒介的真实性要求同时加强。 人际传播对媒介来说曾经是以电话的应用作为典型例证的。人们通过电话这种技术可以进行远距离的人际传播。

I. 新媒体环境下广告效果表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我具体拿来一种叫“景想源e车”的LED可移动广告传媒车来举例吧。

这种产品就是自带动力或者由车辆牵引,可以在大街上移动,因为安装了LED屏,相对于普通平面媒体,它兼容各种媒体,试听感官一定更加强烈。而相对于户外的LED大屏幕来说,它又不受场地限制,而且无需建造架设,成本就相对低廉了。

所以个人认为这样的技术领先,形式新颖的广告媒体设备将是未来广告传媒领域发展的一个方向。

J. 当前广告传媒环境的变革有哪些

当前广告传媒环境变化大,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变革日新月异,我们的思想也需要变革。回在现代社会的媒答体生态环境中,除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主流媒体外,还涌现出户外、路牌、交通、空中、礼品、名录、售点、促销等大量辅助性媒体形式,以及网络、楼宇、手机、移动电视广告等各种新兴媒体。各种广告媒体都以其独特的媒介特征竞相亮相,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